2020浙江省传播学会年会分论坛回顾(一)
论坛回顾|分论坛一:传播符号
2020年11月28日下午14时,分论坛一:“传播符号”在网络传播学院教学楼4-209举行。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邵鹏、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袁靖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教授刘义军等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袁靖华作了题为《叙事之战:话语“束缚”、符号资本掠夺与全球霸权生产》的报道,她从传播:叙事之战、专业主义褪色、资本帝国逻辑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美国精英群体的主流媒体是如何以传播叙事之战来配合科技冷战实现舆论的动员,形成共识话语和加固话语霸权体系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邵鹏通过对1949-2019年人民日报中的全部文献中的“阅兵”一词进行检索、筛选,对其内容和文本进行分析。提出媒体记忆,解释媒体赋予阅兵的意义,报道分布与纪念主题结合。同时将阅兵与装备更新、军队改革相联系,与公众认同相结合,呈现中国发展腾飞崛起的过程,此外还提到了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教授刘义军认为“中国货”的发展是一个从模仿到创造再升华的过程,提出现在“中国货”是机遇的理念。他认为电器海尔等都属于符号传播,体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的成长。此外,他认为老字号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家庭故事,是传统符号迎合现在的一种转换。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董佳琦提出: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的人际矛盾已转变为群体矛盾,因此群体矛盾已成为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关键词。她利用媒体技术讨论社群矛盾趋向何处,并认为负面消息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触动人们的感情,而建设性新闻更趋于积极。此外,还提出三个媒介共情的角度:正向塑造,积极呈现;舆论监督,理性对话;美好社会,赋能思潮。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方玲玲分别对几位报告人进行点评总结出新闻话语、符号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从“新国货”纪录片出发,题目好,较为契合当下的消费需求。且与文化符号连接,具有鲜明对比性。但过多地从宽泛、宏观层面在讲新国货,没有回归到符号本身,做更具体分析。对于研究生董佳琦的发言,她肯定其对美好社会内涵的探讨,但也指出了其论文中概念较多,结合学术较少的问题。
论坛回顾|论坛二:短视频传播
2020年11月28日下午14时,2020年浙江省传播学会年会分论坛二:“短视频传播”在我校网络传播学院4-217会议室举行。
本次论坛由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袁胜主持,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海林负责点评。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国内高校专家、网络行业业内专家及各校研究生。
围绕短视频传播,参会专家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开展了对非遗短视频传播、政务短视频传播、短视频舆论引导、新华社抖音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力等话题的报告及讨论。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海林对前面几位研究生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的数据构建能力,同时指出文章结构过于区块化,缺乏元素融合的问题,对短视频传播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论坛回顾|论坛三:边际拓展与机制创新
2020年11月28日下午14时,2020浙江省传播学会年会分论坛三:“边际扩展与机制创新论坛”在我校网络传播学院4-305教室举行。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副教授刘珺提出媒体融合态势下传统媒体的业态变革论题,对5G 时代下的万物互联、传统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分发创新、媒体的自身定位提出了民间与官方、国内与国际、法律与道德等看法,强调媒体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实体空间和意识空间中实现融合,破除旧有的撕裂状态。
论坛回顾|论坛四:新技术·新传播
2020年11月28日下午14时,2020浙江省传播学会年会分论坛四:“新技术,新传播”论坛在我校网络传播学院4-309教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刘行芳主持,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苏振华作为点评人总结陈词。参与此次分论坛的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的李再军教授等五位专家教授,另外还有各高校研究生也分享各自研究成果。
苏振华教授指出,作为社会人,首先需要基于现实或发生机制提出明确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随后对前面的专家学者的发言从价值观维度和技术切口进行了细致地点评分析。
本次论坛围绕新技术与传播方式的深度融合,从网络建构方法、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展开,对这些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交流。会议中提到“音乐+短视频”的沉浸式传播与网络丧文化研究观点的碰撞,多元互动构筑“情感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