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简析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舆情简析

“新疆棉花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1-11-30    点击次数:735

一、舆情概况

       图片1.png

       2021年3月24日中午,H&M集团以“强迫劳动为借口”,提出了一份要拒绝使用并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碰瓷”新疆棉花引发国内民众愤怒,大家纷纷抵制H&M品牌,而其实幕后的推手,是瑞士棉花良好发展协会,简称"BCI"。该协会制定了所谓的“棉花标准”,并且规定其会员必须要使用他们觉得标准的棉花。而各大加入该组织的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匡威、MUJI、GAP等国外品牌也纷纷发表了相似声明,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引得网友震怒,引起舆论热议,把此次事件推上了当前各大社交媒体热点榜单话题。

       事件在3月25日8点到下午五点发酵到顶峰。#新疆棉花中国自己还不够用#、#我支持新疆棉花#等数十个相关热搜登上社交媒体、抖音、知乎、头条、百度五大平热搜台,日话题量均在百万级。

二、舆情发生的过程
      瑞典时装品牌H&M声明不再采购新疆棉花——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揪出源头:BCI引发抵制热潮相关代言人纷纷解约——优衣库、ZARA等品牌也加入抵制新疆棉花行列——全民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纷纷自发抵制相关品牌

三、代表性观点

(一)媒体观点

      作为抵制新疆棉最先被曝光的品牌,H&M一开始就被集中了各方猛烈炮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央视网”、“中央共青团”等官方主流媒体纷纷发声批评。
(二)网友观点

      25日事件发酵后近半热搜都与支持新疆棉花这一话题相关,普通网友、大v纷纷发表观点表明立场,支持新疆棉花,誓要粉碎西方阴谋。

(三)网民情绪

图片2.png

      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在没有成为热议话题时,好感度已经开始下降,正面情绪从70%跌到了44%;而被网友骂上热搜后,已经跌得只剩14%。虽然在道歉之后,正面情绪有所上升,但负面情绪仍然占据主流,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情绪中除了因为H&M抵制新疆棉而产生不少“滚出中国”等言论之外,H&M产品质量问题也饱受网友诟病。

四、对舆情事件处置的评价
       新疆棉事件发酵后,各大官媒和网友纷纷发表“支持新疆棉言论”,众多媒体也点名批评以H&M为代表的国外服装品牌污蔑新疆形象及涉及中国人权问题的行为,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和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为国发声为“国棉”证明,舆情发酵呈现正确导向趋势。
       无论目前舆论场的理智与不理智,本次舆情事件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是以人权、宗教等问题包裹的贸易战制裁。部分西方国家以“侵犯人权”为理由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譬如“强迫劳动”与“体面劳动”。

五、舆情总结

       这是一起由BCI作为源头,H&M起头,实际上是西方国家恶意打压、污名化中国的恶性事件,一场彻底的闹剧。在此次舆情风波中,大部分中国网民展现了极高的国家荣誉感、归属感。坚决拒绝国家、地区污名化,捍卫国家尊严、捍卫国家尊严,粉碎西方阴谋。
      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立场明确,不容质疑,捍卫了我国尊严。官媒义正严词,及时领导舆论风向,很好的起到了国家官方媒体应有的作用。支持新疆棉花,反对西方势力侵袭,应该从每一个国人做起。从新疆棉花舆情发酵得如此迅猛可以看出,国人爱国之心,护国之切。
“新疆棉花事件”的舆论情况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持续发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百周年,是全国人民爱国热情尤其高涨的一年,尤其是大量主旋律影视剧的爆火,深深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心。
                                                                                                                                                                                 

                                                                                                                                                                         供稿:张婉怡、杨蕊燕







版权所有: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院智库网站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