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终宣判,正义不容缺席
舆情简述
1月10日,江歌母亲江秋莲起诉刘鑫(现改名刘暖曦)侵犯江歌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宣判。法院判决被告刘鑫赔偿原告江秋莲经济损失49.6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
江歌案自发生后长期属于社会热点,此次宣判结果的公布也引发了大规模舆论热议。截至1月13日微博相关话题#江母诉刘鑫案一审宣判#阅读量达11.9亿次,讨论量超过15万次。
舆情聚焦
2016年11月3日
江秋莲的独生女儿江歌在日本东京被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
↓
2022年1月10日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判决刘鑫需赔偿江母逾69万元。
↓
2022年1月11日
江歌母亲表示自己十分敬佩张桂梅老师,自己也会把赔偿款捐给失学女童。
↓
2022年1月12日
江歌母亲称陈世峰出狱回国会再起诉。
各方评论
一、正义的宣判让江歌母亲得到心灵的抚慰
搜狐网:四年多来,江歌妈妈活下来最大的动力,就是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69.6万,也许并不是她想要的。69.6万,比起一条生命,还是太轻太轻。是的,五年了,刘鑫终于输了,一个母亲终于赢了。仇恨不是天生的,是有人将一副担子交给了你,你不得不完成。不是所有的恶都能被宽恕,不是所有的坚韧都没有价值。而这人世间的所有善与恶,江歌都在天上看。
今日头条:这不仅是一场正义的胜利,也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胜利。在这些年里,有人劝她重新领养一个孩子,江秋莲却断然拒绝:“江歌在我生命里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人能代替的!”作为一位痛失爱女的单身母亲,她凭着一己之力把杀人凶手陈世峰送进了监狱,将污蔑女儿的刘鑫送上法庭,走到今天,真的堪称伟大。
二、司法裁判守护了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义行
北京春林律师事务所主任 庞九林:有人说,在网络上如此轰轰烈烈声讨刘鑫,是对她的网络暴力。非也,这是关乎法律、道德、人性的基本问题,不得不讨论,不得不弄清楚。这次的大讨论是在理性支配下的讨论,没有曲解法律、没有道德滑坡、没有人性沦丧。守护善良、坚守底线、追求正义,正是此次大讨论的价值所在。
微博大V@梁新评:作为人应该明白最起码的一个道理就是你寻求别人的帮助而把别人置于危险的时候,你有责任和义务尽最大努力解决危险。但刘鑫没有,至始至终没有。法院对她的判决,也诠释了善恶终有报的简单道理。
三、这是一场合理合法又不失人情的判决
光明日报: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裁判中,道德旨意通常是间接体现的,现实中也不乏情与法的冲突。但本次判决却直观地以道德范畴作为裁判标准,由此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民众对司法裁判的认知也得到了深化和更新:司法裁判并不只是成文的法律概念。术语,它也应该直面那些存在与良心、共识、传统中的价值判断。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郭元江:可以说这是一份既有人情味又不乏专业水平的判决,审判长决定此判决的理由极具说服力。对于社会热点案件,身为最后一道屏障的法院,其判决一定程度上有着引导社会价值观导向的作用,使人民看到国家最重要的司法系统的公平却又不失人情,这能很好的提升人们对政府的信任。
舆情总评
江歌作为一名在异国求学的女学生,对身陷困境的同胞施以援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刘鑫的行为却违背道义,于情不合。
纵观整个案件,都贯穿了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结点。法院的判决认为刘鑫的做法“有违常理人情”,肯定了江歌无私助人“应予褒扬”,彰显了司法的温情与正义。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裁判中,这份判决既实践了正义,又兼具普法意义。
而法治的终极价值是引导社会向上、向善,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对于司法的进一步完善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让公众感受到司法对无私助人者的有力支持,坚定惩恶扬善的正确立场,这是更大的社会意义。
供稿:邱卫佳